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作战篇第二
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作战篇第二
本篇从战争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依赖关系出发,着重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的进攻战略,并提出了“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等作战指导原则。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
孙子说:凡兴兵打仗的一般规律,要出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军队10 万,还要千里运粮;那么前方后方的经费,招待外交使节的开支,器材物资的供应,武器装具的保养补充,每天要耗费千金,然后10 万大军才能出动。用这样大的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就会耗尽力量,让军队长期暴露在国外,会使国家财政经济发生困难。
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军力耗尽、经济枯竭,则列国诸侯就会乘此危机起兵进攻,那时虽有很高明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所以,用兵打仗只听说宁拙而求速胜的,没见过求巧而久拖的。战争持久对国家有利,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不能完全了解用兵害处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好处。
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能征集两次,粮秣不能三次运送;如果武器装备从国内补给,粮秣就敌国征集,这样,军用粮秣就可以满足了。
国家因用兵而导致贫困的,远道运输是个重要原因;远道运输就会使百姓贫困。靠近军队的地方物价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百姓财富枯竭;财富枯竭,就急于加征赋税和劳役。军力日益耗尽,财力日益枯竭,国内家家空虚。百姓的财物耗去十分之七;公家的资财,由于车辆损坏,战马疲惫,装备、兵器、战具的损耗以及辎重车辆的损坏,也要耗去十分之六。
所以聪明的将帅,务求在敌国补给粮食。因为吃敌粮食1 钟,相当于从本国运输20 钟;就地征集饲料1 石,相当于从本国运输20 石。
要使军队勇敢杀敌,就要激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要使军队勇于夺取敌人的资财,就要奖赏士卒。在车战中,凡缴获战车10 辆以上的,要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人,并更换战车上的旗帜,混合编人己方车队之中,对俘虏的士卒要优待和供养他们。这就是所谓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愈加强大。
所以用兵作战最贵速胜,而不宜持久。精通用兵之法的将帅,是掌握人民生死命运的人,是国家安危的主宰。
[解说]
本篇从战争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依赖关系出发,着重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的进攻战略,并提出了“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等作战指导原则。
(一)战争依赖于经济
本篇以10 万部队出征为例,从武器装备等后勤供应方面进行概算,部队出动之前,每天要耗费千金正如奥国名将莫德古古里说:“作战第一要素是钱,第二要素是钱,第三要素还是钱。”。
(二)在进攻作战中宣递胜不宜久拖
孙子从“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这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出发,着重阐述了在进攻作战中速战速决的战略主张。其所以如此,是由攻防双方战争的政治目的、经济条件和军事力量等基本条件决定的。
(三)以战养战
为了解决战争需要和后方补给困难的矛盾,为了减少财政开支和人民负担,孙子主张“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意思是,征兵不一再的征,粮秣不三次的运送;军需从国内取用,粮秣在敌国就地解决,他在这段文字中还作了一个1∶20 的效益数量计算:“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就是说,从运输成本计算,还是在敌国就地征发划算。采取这种类似“以战养战”的方针既可以“因粮于敌”,“取敌之利”,即军队的作战粮食能在敌国就地解决。又能够减轻后勤供应上的负担,少征老百姓的赋役。
“因粮于敌”的原则,历来被各交战国所重视和运用。例如,拿破仑征俄,本想“因粮于敌”,但俄国坚壁清野,又逢严冬,法军饥寒交迫,终败退而返。善战加拿破仑者也不禁说:“粮食、粮食,如没有粮食,军队就要崩溃了。”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学者,智囊顾问,博士。立志“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邮箱:zhuge803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