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老居士:为什么要戒杀放生?
李炳南老居士:为什么要戒杀放生?
诸葛长青
放生,不仅是挽救了动物生命,而且为自己积累了巨大福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续放生,有求必应。请看李炳南老居士如何说放生。
------ 诸葛长青
李炳南老居士,是净空大法师的老师。德才兼备、博学多才、慈悲仁爱、令人敬仰。
诸葛长青认为,李炳南老居士,一生吃素、弘扬佛法、宣传放生,堪称佛菩萨的化身。
李炳南(1889~1986)山东济南人。名艳,字炳南,号雪庐。
1986年4月13日,安详往生,世寿97岁。
为衍圣公孔奉祀官府秘书长。初学唯识于梅光羲,于禅、净、密等,皆曾修习,后归依印光大师,专修净土。此外,亦精中医。
抗日期间,随孔德成于重庆,并助太虚大师弘法。后卜居台中。除仍任职孔奉祀官府外,并兼任中国医药学院及中兴大学教授,业余则致力于佛法之弘扬。
于台中讲经说法数十年,以“李老师”之名著称于台湾佛教界。先后创办台中佛教莲社、菩提树杂志社、慈光图书馆、慈光育幼院、菩提医院、菩提救济院等弘法及慈善机构。
放生功德无量,放生可以积累福报,化解业障。
凡是放生,都要符合仪轨,有缘者看看诸葛长青放生仪轨和有关文章:
1、诸葛长青放生仪轨:
2、诸葛长青放生文化专辑 李炳南老居士,亲自开示:为什么要戒杀放生。
诸葛长青将李炳南老居士的开示与有缘者分享:选自《李炳南老居士全集》。
一
凡事不离因果,过去造了八苦的因,现在就要受八苦的果,了知因果的关系,就知道刀兵劫也是一种果报。
二
众生自古以来,断不了杀业,没有一个不杀生的。杀生可分一种:一种是直接杀,一种是间接杀,造此二种杀业的因,积久遇缘就结成刀兵劫的果。
三
刀兵劫是从杀因而来,我们应该不造杀因,叫做戒杀,以免将来受刀兵劫的痛苦。
四
有人也许会说:‘要挽救刀兵劫的事情,多多为善,修桥造路就能息灭刀兵劫的灾难。’这种话是不可靠的,因为受刀兵劫,不是你过去破坏道路,破坏桥梁的因,现在用修桥造路来抵销,这是牛头不对马嘴,讲不通的。
五
断缘的次第分上中下三等功夫:
●下等功夫:自今天起不再杀,如此做到就是善人。
●中等功夫:不但不杀生并且持长素,这样做到就是等于自度的阿罗汉。
●上等功夫:不但不杀生,吃长素,更进一步要放生救它的生命,这种人等于利人的菩萨。
六
下功断缘戒杀,中功断缘兼素,上功断缘放生。
七
上等功德,除了断缘外,必须兼放生,佛家有一句话说:救一众生,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就是寺庙的七层宝塔,这样看起来就知道救一个众生的功德是多么大。
八
一切众生不但是过去父母,亦是未来诸佛,你放它的性命你就是菩萨。
九
我再将简单的放生方法告诉各位:口念忏悔文:‘往昔所作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这样念三遍后再为它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
十
为什么要对众生说三皈依呢?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两条命,一条是生命,另一条是慧命。放生是不但救他生命,亦要救他慧命,说三皈依给他听,下一生就不入地狱不做饿鬼不变畜牲,免堕三恶道受苦,如得人身,发菩提芽,深信佛法就有成佛可能,这就是救它的智慧。
十一
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
十二
信佛学佛第一条件,必须先明白佛陀的教义,佛陀的教义有下列六种:一、慈,二、悲,三、平等,四、诸恶莫作,五、众善奉行,六、自净其意。。要做此六种必先要戒杀。
十三
不单是佛教提倡戒杀放生,我们中国的古圣先贤,亦多说戒杀放生的道理。
十四
我们大家现在做人杀生造业,前生做人亦是这样杀生造业,乃至多生以来造了杀业是重重无尽的。
十五
杀一条生命就结了一条冤魂,时时刻刻都在你身边候机讨命,不但外来冤业讨债,自己的杀业种在八识田中随时都会发芽起现行,也就是造罪的种子时时要牵引你去受报应。
十六
戒杀放生,这是心性的问题,就是有慈悲,没有慈悲的问题。
十七
奉劝诸位,现在战乱还未来临,快快改往修来,快快戒杀放生。
十八
放生是救他生命,解他痛苦,佛戒第一不杀,天有好生之德,可以想见功德之大,所得善报无量无边。在二千八九百年时的中国与印度,未通消息,佛教在印,曾行放生,儒教在中亦曾放生,并非谁倡谁效,善道自然同耳,两教放生之经典各有记载,多不胜举,查看当知。
诸葛长青:李炳南老居士是所有行善者的榜样和楷模。
附:李炳南老居士像
李炳南老居士像
祝福天下有缘者有求必应、天官赐福、事业腾飞、财源广进!
更多关于放生、素食、施食等文章,请看诸葛长青的新浪博客专辑文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续放生,有求必应。只要持续放生、施食、念佛号并认真回向,快则三天、慢则三年必有神奇感应。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 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 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