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明灯国学院

首页 -->佛家文化

 什么是佛学 常识之五


   日期:2023-02-04 15:20:21     阅读:23   

什么是佛学 常识之五

(第二十八至第三十六课 结束)


第二十八课  三十七道品(四)
 
(丁)五根五力
 
根力都是譬喻。‘根’譬树木有根,才能生长;‘力’譬树根坚固,才能茂盛。二缘和合,才能开花结果。求道若能立住根本,再得了坚固力,才能得到道果。
 
(一)信根,信四谛圣道,合三十七道品等,理皆真实。(二)进根,精进求道,决不休息。(三)念根,把心安住在道上,不起杂想。(四)定根,心与道合,不向外散。(五)慧根,视察四谛的义理,很能了悟。有这五个字,就是道心长了根。
 
(一)信力,是不受一切外道邪说诱惑,不为环境改变。(二)进力,是能不怕困难,打破一切,勇猛前进。(三)念力,是偶起杂念,立即断去,不使他相续。(四)定力,是内心不动,且能离开外境的搅扰。(五)慧力,是能破除无明,心得解脱。如能作到这样,就是五根生了力量。
 
第二十九课  三十七道品(五)
 
(戊)七菩提分
 
‘菩提’是觉的意思,这是得了无漏智慧,修行的七种方法,也名曰‘七觉支’。
 
(一)‘择法觉’  一切事理,要用智慧观察,能以明白,那是真假,不致错误。
 
(二)‘精进觉’ 佛法固须精进,要能明白,无益的苦行,不去妄作。
 
(三)‘喜觉’ 心得佛法,自然喜欢,这名‘法喜’。要能明白,法有了义,有不了义,必须认得准确,不可颠倒。
 
(四)‘除觉’ 烦恼必须断除,要能明白,烦恼与菩提非一非二,不可错损菩提。(此一另解法)
 
(五)‘舍觉’  一切境界,如梦如幻,要能明白,虚妄不实,既已舍去,不宜再去追想。
 
(六)‘定觉’ 禅定有世间禅,出世禅多种,要能明白,世间的禅,报尽还坠,不了生死,不可贪著。
 
(七)‘念觉’ 这念有观察的意思,好比医生诊病;前六觉好比药品。修行要定慧平均,定偏了就昏沉,当该用择、进、喜来提起;慧偏了就浮动,当该用除、舍、定来安稳。
 
第三十课  三十七道品(六)
 
(己)八正道分
 
‘正’是不偏邪,‘道’指涅槃的法门。这八种道,就是无漏的法。
 
(一)‘正见’ 四谛各有四行相观,合成十六行观,名曰‘无漏行观’(甚繁不述),能修此观,见解才得正确。
 
(二)‘正思维’ 用无漏智发动思维,不是识心发动妄念,这种思维,能以断惑证真。
 
(三)‘正语’ 是口不说‘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四种恶业。
 
(四)‘正业’ 是身不犯‘杀、盗、淫’三种恶业。
 
(五)‘正命’ 出家众戒五种邪命(诈现异相、自说功德、占相吉凶、高声现威、说得供养),在家众不作恼害众生,或迷惑众生的职业来谋生活。
 
(六)‘正精进’ 是对趋证涅槃的道,勤加修行。
 
(七)‘正念’ 是专念证心的正道,合万行的助道法。
 
(八)‘正定’ 是修出世间禅定,远离有漏禅定。
 
第三十一课  十二因缘
 
‘因’说事的原素,‘缘’说果的促成;这是穷究众生涉历三世,轮回六道的由来。
 
(一)‘无明’ 是本性从无始一念不觉,起的烦恼。
 
(二)‘行’ 是依著无明造的善恶事业。这是‘过去’世的二种因。
 
(三)‘识’ 是过去二因,混合入胎的神识。
 
(四)‘名色’ 是神识依父精母血生起的胎体。
 
(五)‘六入’ 是二、三月后渐长成六根。
 
(六)‘触’ 是胎出生以后,在二、三岁时,与外界的接触。
 
(七)‘受’ 是六、七岁时,渐能分别苦乐。这是‘现在’世的五种果。
 
(八)‘爱’ 是十岁以后,依苦乐的感觉,爱把苦离开,爱把乐接受的一种思想。
 
(九)‘取’ 是成人以后,爱欲发展,便执取不舍一切的造作。
 
(十)‘有’ 是依爱的思想,取的造作,遂有了种种的业力。这是‘现在’世的三种因。
 
(十一)‘生’ 是依著现在的业力,牵著将来去投生。
 
(十二)‘老死’ 忧悲苦恼,是既有了再生身,就免不了受这些悲苦。这是‘未来’世的二种果。
 
第三十二课  六度
 
‘度’的意思,是说众生在生死苦海里,要度到涅槃乐岸上。有六种方法,按著去作,就可达到目的。
 
(一)‘布施’ 是用自己财物或某事,分布施给对方。略举三种:
 
一、财,用财物赒济缺乏的。二、法,说法使人得益。三、无畏,救拔众生的厄难。
 
(二)‘持戒’ 是应止的应作的,都遵守戒律去办。事相甚繁,略说三聚:
 
一、摄律仪,所有戒条谨持不犯,就是‘诸恶莫作’。二、摄善法,就是‘众善奉行’。三、摄众生,就是‘救护众生’。
 
(三)‘忍辱’ 是忍耐一切逆境的逼迫。略举二种:一、耐世怨害,忍受有情侮辱戕害等事。二、安受众苦,忍受时缘饥渴寒热等事。
 
(四)‘精进’ 是磨励身心,进修前后五度。略举三种:
 
一、披甲,发了大心,不畏一切,好像穿上铠甲,不怕冲锋。 二、有勇,听到难断的事,难能的事,心不怯懦。 三、不退,遇到任何障碍,决不退转。
 
(五)‘禅定’ 是止住散乱的妄心,使他寂静观照。方法繁多,不能枚举。修那一门说那一门,不修,说也不懂。在这里只好举出三大类的总名,略知他的大概而已。
 
一、世间禅。二、出世间禅。三、出世间上上禅。
 
(六)‘般若’ 是证得的智慧。略举三种:
 
一、实相,离一切虚妄的性体。二、观照,能以照察实相的真智。三、方便,能以分别诸法的权智。
 
第三十三课  宗派(一)
 
佛教分为各种宗派,这是我国学者见到佛法如海,为著便利修习,各择一条路,去求专精,并非树立门户,是此非彼。各宗命名,有取地、取人、取法的不同。现下虽尚有十宗的名目,实际上已经有数宗很少有人研究了。
 
(一)‘成实宗’(也名空宗)诃犁跋摩法师造《成实论》,很与大乘的学理相似,大旨是‘成立修多罗中实义’的意思。姚秦时代,鸠摩罗什大师译出,才创立的。
 
(二)‘俱舍宗’(也名有宗)俱舍译为藏或茧,是包含的意思。印度小乘,异论纷纷,后经结集为《大毗婆沙论》;世亲菩萨依著折衷作《俱舍论》,义为‘解释发智’。陈代真谛、唐代玄奘两位法师,译来我国,才创立的。
 
(三)‘禅宗’(也名心宗)禅是‘禅那’的简称,译为‘静虑’的意思。梁代达摩祖师西来创立的。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大概悟后方许起修,虽说不立文字,但这一宗多是研读般若类的典籍。
 
(四)‘律宗’(也名南山宗)是依著佛制,净除‘身口意恶业’的一种方法。创始的是唐代终南山道宣律师,依著《四分律》作主要典籍。
 
(五)‘天台宗’(也名法华宗)隋代天台山智者大师,取《法华经》为根本经典,创立这一宗,发明‘一心三观’的妙理。对于判教解义,都有精确的体系,各宗演教,也多采他的方式。
 
第三十四课  宗派(二)
 
(六)‘贤首宗’(也名华严宗)唐代杜顺和尚,取《华严经》为根本典籍创立的。到了第三祖贤首大师,又加了一番整理,格外显得精采。发明‘一真法界’,是此宗的奥义。
 
(七)‘慈恩宗’(也名法相宗,近称唯识宗)这一宗所依的主要经典,是《楞伽》《解深密》等经,及《成唯识论》,主张‘转识成智’。唐代慈恩寺玄奘法师翻译弘扬,才创立的。
 
(八)‘三论宗’(也名性宗)龙树菩萨造《中论》、及《十二门》,提婆菩萨造《百论》。这三种书,大概是说明‘大乘之中实的义理及破执破障’的意思。姚秦罗什大师译出,才创立的。
 
(九)‘密宗’ (也名真言宗)密是‘秘奥’的意思,为佛的最深境界,非到‘等觉’不能明白,取‘三密相应,即身成佛’的方法,根本典籍是《金刚顶经》、《大日经》等,唐代金刚智及不空两师创立的。但现在中国流行的,却是藏、蒙密教,更分红、黄、白等派。
 
(十)‘净土宗’ (也名莲宗)晋代慧远大师创立的。取《弥陀》《无量寿︾《观经》三种为主要典籍,主张‘四法念佛,带业往生极乐’。这一宗的方法,因为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所以在家的人修习,尤觉方便。
 
第三十五课  宗派(三)
 
这十宗的次序,乃依照明季吹万老人《释教三字经》。该书在清代时候,经过印光大师重订,以后又由杨仁山居士删改。这次序或有取意,兹用浅意揣测,试说如下:
 
(一)按宗乘说  分二小乘,七大乘,律是通小通大。这自然应先小后大,所以成实、俱舍在前,律夹中间,其他在后。
 
(二)按教义说  禅学传佛心印,法是最高,故列在大乘的起首。净学普被三根,法是最广,列在最后,这好比车有双轮。其余列在中间,好比舆的轨轸等件。‘舆’有载乘的功能,‘轮’有运转的力量。
 
(三)按行持说  戒律是诸行根基,知禅明宗以后,列在以前,使先正本。学贵求解,台贤相性,都是教理南针,列在其次,使明教相。解后尤贵实行,密净是专讲修持方法的,列在最后,使知归宿。
 
这十宗的律、净两宗,皆是具普通性的,就是不问何宗,都须受持戒律,皆可兼修念佛;因著无戒行万德不立,有念佛成就最稳。
 
第三十六课  入寺须知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
 
(一)入寺  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著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二)拜佛  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橙,分男左女右去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三)阅经  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自可随便坐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作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四)拜僧  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就不必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五)法器  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六)听经  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先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fadbb990f16ac9213d6227372f6f2a0.jpg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学者,智囊顾问,博士。立志“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邮箱:zhuge8031@163.com

 




    **  **  **  推荐文章  ** **  **

*放生感应:放生的好处不可思议!

*印经书的好处:印经书者有七大福报

*放生问答:自己放生和别人代放生一样吗?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你呢?

*命运秘密:心好命也好, 富贵直到老!

*成功励志格言: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周易八卦:中国周易八卦文化智慧

    **  **  **  最新文章  ** **  **

*《易经》提醒:为什么要重视礼仪?

*素食好处:如何吃素食?素食是什么等?

*诸葛长青:吴承恩写《西游记》劝人行善

*放生鱼类:养殖的鱼能放生吗?

*诸葛长青:《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国学研究:孝敬父母是立身之本

*修行精进:谦虚好问才能学到知识

    **  **  **  随机文章  ** **  **

*营销案例:361°如何快速成为名牌?

*五粮液专卖店:赚钱绝招

*看看李嘉诚每天是如何工作的?

*诸葛长青:岳麓书院建于什么朝代?是谁创建的?

*修行精进:谦虚好问才能学到知识

*素食问答:爸爸妈妈包了肉水饺咋办?

*虚云法师:如何戒除色心淫欲心?

上一篇:佛家食疗奇方
     下一篇:什么是佛学常识之四


诸葛长青中国梦: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Copyright©2022-2025 诸葛长青-国学12345-圣贤明灯国学院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7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