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脑进攻!让培训效果更有效!
怎样让自己的培训更有效果?向右脑进攻,使学员的左右大脑充满活力.......
------诸葛长青(海涛)
在培训课堂上,培训师不但要传播正确的内容,还要注意采用正确的传播方式,以确保传播的效果。几乎每一位培训师都会尽力避免沉闷的课堂气氛,都希望学员听得津津有味,都希望自己的讲授能有生动的效果,都希望自己的表达能尽可能多地被学员接受。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于加朋先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两个句子:
—— A:“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困难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关键在于我们看待困难的态度。
—— B:困难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关键在于我们看待困难的态度。
A和B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而所表达的效果有所不同,句子A的效果似乎更生动一些。对此,可以做出多种解释,我在这里给出的解释是,句子A更符合“向右脑进攻”的原理。
“向右脑进攻”的原理,基于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个基本假设,是关于大脑的左脑和右脑的功能的假设,我们称之为“功能假设”:
左脑的功能:冷漠、抗拒、理性、擅长逻辑思维、擅长处理抽象问题、擅长处理复杂问题。
右脑的功能:热情、关注、感性、擅长惯性思维、擅长处理形象问题、擅长处理简单问题。
当外界的信息传向大脑时,左脑首先启动的功能是“冷漠”和“抗拒”,左脑的反应常常是没有反应,显得很麻木。因此,左脑接受外界信息的效率很低,或者说“向左脑进攻”的效率很低。哪怕是左脑擅长处理的抽象问题和复杂问题,当这些问题从大脑的外界直接进入左脑,也会遭到“冷漠”和“抗拒”的待遇。这可以初步解释,为什么有些培训师的表达会让学员感觉很枯燥。
当外界的信息传向大脑时,右脑首先启动的功能是“热情”和“关注”。右脑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地方,很容易被调动、被激发。因此,右脑接受外界信息的效率较高,或者说“向右脑进攻”的效率较高。是不是随便什么信息都能轻易进入、调动乃至激发右脑呢?当然不是。从右脑的整体功能来考虑,能够进入、调动乃至激发右脑的信息,往往是对当事者来说熟悉的、重复出现的、简单的、形象的东西。当这些东西冲击大脑的时候,左脑往往没有什么反应,而右脑往往会受到相对显著的影响,乃至成为被进攻、被俘获的对象。
看看著名歌星的演唱会,那些疯狂歌迷之所以有那些疯狂的表现,一方面是因为歌星的社会影响力早已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歌迷的右脑,加之现场的声、光效果及现场众多观众所释放出的群体压力,都对歌迷的右脑进行了“强度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歌迷的任何表现都不足为怪了。歌星“向右脑进攻”(歌迷)的手段对培训师的授课还是很有启示意义和借鉴意义的。
现实中,所有的欺骗行为都是向右脑进攻,是骗子向受骗者的右脑进攻。受骗者往往有可以被利用的“弱点”,比如贪小便宜、容易轻信别人、富于同情心等等,这些“弱点”都是隐藏在受骗者的右脑当中。骗子们就是充分利用了受骗者的这些“弱点”,成功地向受骗者的右脑进攻而得手的。虽说所有的欺骗都是“向右脑进攻”,但“向右脑进攻”未必都是欺骗。培训师不应该以任何借口、以任何方式欺骗学员,但可以采用非欺骗的手段向学员的右脑进攻,借以提升培训授课的效果。
歌星对于歌迷、骗子对于受骗者都是纯粹的“向右脑进攻”,基本上没有左脑什么事。但在培训师的授课过程中,凡涉及理性的、抽象的内容,最终还是需要学员的左脑来处理的。对此,培训师该如何“向右脑进攻”呢?
现在提出“向右脑进攻”理论的第二个基本假设,称之为“过滤假设”:虽说左脑对于从大脑外部直接传来的信息反应十分麻木,可左脑对于经右脑“过滤”后传来的信息却是一丝不苟。
经右脑“过滤”后被滤掉的信息是右脑不擅长处理的信息,却往往是左脑擅长处理的信息。
根据“功能假设”和“过滤假设”,于加朋现在给出“向右脑进攻”的“进攻路线”:先向右脑进攻,信息经右脑“过滤”,被滤掉的信息再进入左脑接受处理。
再回头看看前面出现的句子A。显然,句子A的前半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歌词,很可能也是台下的学员(听众)所熟悉的。这句歌词的作用就是向学员(听众)的右脑“进攻”,以期“进入”学员(听众)的右脑。而这句歌词后面的那句“困难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关键在于我们看待困难的态度”就跟着这句歌词,搭乘了这句歌词的“顺风车”也“进入”了学员(听众)的右脑。但右脑只擅长处理前面那句歌词,因此歌词后面那句话就被右脑滤掉之后进入了左脑,接受左脑的处理。对比句子B,单纯一句“困难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关键在于我们看待困难的态度”,这样一个理性的、生硬的说法,右脑不擅长处理,左脑“不愿意”直接处理,只能成为一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这里于加朋运用“向右脑进攻”的理论,通过句子A和句子B在效果上所作的对比、分析,让大家初步看到了“生动”与“枯燥”的内在区别,也初步感受了“生动”的建构原理。简单来说,培训师如要做到生动地传播、引人入胜地讲授,关键在于要充分地、恰当地调动、激发学员(听众)的右脑,不但要使他们的右脑兴奋起来,还要使他们的右脑对培训师本人及其所讲授的内容产生认同。如此,才能持续吸引学员(听众)的注意力,才能确保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通过右脑带动左脑,使学员理性地消化课堂内容,从而使培训效果得以深化、巩固。
“向右脑进攻”的理论不仅能很好地解释现象,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建构最有效的传播。“向右脑进攻”的理论不仅对于培训、演讲有效,对双向沟通当然也有效,对广告也同样有效。于加朋把“向右脑进攻”的理论向大家作了简单的介绍,希望有机会向大家分享更加深入、更加系统、更加实战化的相关内容。□ (作者:于加朋)
(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 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 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中国梦】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葛长青,祝你成功!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