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明灯国学院

首页 -->佛家文化

 什么是佛学 常识之二


   日期:2023-02-04 15:22:52     阅读:26   

什么是佛学 常识之二

(第九至第十六课)

第九课  大小乘
 
‘乘’是运载的意思,如船车等,坐在上面,就能载到目的地。佛法称乘,原是比喻,是说希求的道果,依著佛法就可达到。
 
菩萨上求下化,圆成佛果为究竟。这果是具足三德:一、圆一切种智,名曰‘般若’。二、出三障,具一切功德,名曰‘法身’。三、灭尽一切苦,脱离了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名曰‘解脱’。这样广大成就,普遍度众,所以称是‘大乘’。
 
声闻、缘觉证到阿罗汉果,便为满足,只不过脱了分段生死,得了一半解脱。其余的般若、法身,尚未思证,对于度众,还未发心,这样成果,比佛狭隘,所以称是‘小乘’。
 
第十课  五乘说法
 
凡夫有善道两种成就,圣人有界外三种成就,合起来看,共分五类,皆称证果;不过有‘究竟’、‘不究竟’的分别,所以统叫作‘乘’。
 
只守五戒不失人身,能行十善可得天身,这是不究竟的‘凡果’。明四谛证声闻果,观十二因缘证缘觉果,这比凡果得称究竟。修六度固然是菩萨,必由这个阶段才能证得佛果,这是最究竟的‘圣果’。
 
为什么还说不究竟的法,这是为众生根器不同,不得已的方便。一、利根的听到圣果教义,固能开悟,钝根的就不了解,只好为说方便,免他再堕三途。二、有的听了能解,却没勇气承当,也只得先说方便,引他前进。三、圣果义既不了解,或是不肯承当,这等众生自是很多的,若不别开方便,那就把众生为善的路塞绝了。
 
这五乘有一比喻:人乘比幼稚园,天乘比小学,声闻乘比初中,缘觉乘比高中,菩萨乘比大学。这是够什么程度,方能入什么学校,佛法更是要观察根器而说,不然就不契机了。
 
第十一课  因缘果
 
‘万法因缘生’,这是说一切事的发生,先必有因,再遇见缘,他就发生结果。
 
‘因’是事的本原,‘缘’是一种助力,‘果’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这是值得注意的。
 
缘有四种:一、亲因缘,二、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兹举一喻:‘因’比一粒种子;‘亲因缘’比种子本身的生机;‘无间缘’比使种子的生机不断;‘所缘缘’比这粒种子的希望;‘增上缘’比风日水雨等;‘果’比这粒种子生成结的果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与果是不会错的。这就是说作善定得善果,作恶定得恶果;因果定率,最合科学。不种善因,专去信命运,或是祷天求神,希望得福,皆是枉然。
 
第十二课  因果通三世
 
因结成果,是有时间性的,分为‘现果、来果、后果’。当生成熟的称‘现果’;再生成熟的称‘来果’;多生成熟的称‘后果’。
 
这是什么道理?一是因的迟早力量。譬如一粒瓜种与一粒桃核,同时种在地里,瓜种是当年生成,可以结瓜的;桃核生出,须经三、四年才能结桃。二是缘的强弱力量。四种助缘,次第推进,自然成熟的就早些;或是几种缘不充足,譬如土壤不良,以及风日雨水短了成分,自然成熟的就迟些。
 
因果定率,尚有应当知的两个要点:一是因果永不消灭,遇缘便起现行。要想不受恶报,必须断尽烦恼,证得界外圣果,方能免除。二是善恶不相抵销,分受其报。但是多增善缘,可使恶报由重转轻;勤杜恶缘,能使善果疾速成就。
 
第十三课  本性
 
真性是众生本有具足的万德万能,所以叫做‘本性’。但是从无始以来,染了虚妄,盖住本体,具足的德能,就不能显现了。
 
虚妄名曰‘无明’,这是比喻。性如镜子,本来光明,染了尘垢,就掩蔽了光。尘垢就是镜子的无明,虚妄就是真性的无明。
 
为什么真性无始就有虚妄?这还得另举一喻:金是从矿里出的,却是无始就与尘沙混杂;真性染虚妄,也是这个道理。
 
镜子去一分尘垢,放一分光明;去十分尘垢,放十分光明。真性去一分虚妄,显一分德能;去十分虚妄,显十分德能。可知为善为恶,是真性染净的关系;超升堕落,也是真性染净的关系。
 
矿金经过熔炼,汰去尘沙,以后自不再为尘沙混杂;真性经过修持,断绝虚妄,以后自不再被虚妄染污。
 
第十四课  烦恼
 
本性光明名‘觉’,无明盖住名‘迷’。无明愈盖愈厚,本性愈迷愈深,这样就失了自在,称作‘烦恼’。其实无明与烦恼不是二事,无明是说因,烦恼是说果。
 
烦恼有‘根本’与‘随起’的分别。若按《百法明门论》来说,根本烦恼,共有六种,这是应该先知道的。一名‘贪’,就是贪爱五欲六尘,不肯暂舍。二名‘嗔’,就是有不如意的事,便发怒气,或是憎恶。三名‘痴’,就是昏昏迷迷,不明事理。四名‘慢’,就是自高自大,轻慢他人。五名‘疑’,就是对于实事实理,犹豫不定,似信非信。六名‘邪见’,就是颠倒邪正,谤无因果。
 
因为这些烦恼,迷住本性,以后起心动念,皆是烦恼来用事,自然多造作恶业,长受苦的果报。
 
第十五课  菩提
 
无明盖住本性,是由觉入迷,名‘起烦恼’,从此就入了生死苦海。本性要求解脱,是由迷转觉,名‘发菩提’,仗此能达到涅槃乐岸。
 
了知烦恼是性的贼,必借菩提来充门卫。但是防贼不是偶尔的事,总要随时加以警觉,稍一疏忽,贼就会冲进来。菩提也须时刻发心,若稍懈怠,烦恼就来缠缚本性。
 
烦恼是本性从来的冤家,菩提是本性原有的能力,却是地位相反,互不相容,各有各的相当力量,双方交争的胜败,全在发展力和相续力。菩提若不住的发展相续,自然能断除烦恼;烦恼若不住的发展相续,也会挫毁菩提。
 
第十六课  涅槃
 
‘涅槃’译为圆寂。‘圆’是一切德能圆满;‘寂’是不生不灭,万缘寂静。
 
本性原自清净,这名‘本觉’;染了无明,变成‘不觉’。发菩提心,称作‘始觉’;证得涅槃,是‘究竟觉’。
 
证涅槃后,即得‘常、乐、我、净’四种净德。脱了出胎、入胎轮回生死,才是真的常存;既不生死又具德能,才是真的安乐;离开四大和合假相,获到佛性自在法身,才是真的我体;从后不受欲尘,及一切烦恼的染污,才是真的清净。
 
得到真我真乐,这就是‘圆满’;得到真常真净,这就是‘寂静’。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fadbb990f16ac9213d6227372f6f2a0.jpg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学者,智囊顾问,博士。立志“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邮箱:zhuge8031@163.com

 




    **  **  **  推荐文章  ** **  **

*放生感应:放生的好处不可思议!

*印经书的好处:印经书者有七大福报

*放生问答:自己放生和别人代放生一样吗?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你呢?

*命运秘密:心好命也好, 富贵直到老!

*成功励志格言: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周易八卦:中国周易八卦文化智慧

    **  **  **  最新文章  ** **  **

*《易经》提醒:为什么要重视礼仪?

*素食好处:如何吃素食?素食是什么等?

*诸葛长青:吴承恩写《西游记》劝人行善

*放生鱼类:养殖的鱼能放生吗?

*诸葛长青:《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国学研究:孝敬父母是立身之本

*修行精进:谦虚好问才能学到知识

    **  **  **  随机文章  ** **  **

*施食地点疑问:如何找到合适施食地点?

*国学改命运智慧:孝亲尊师+国学五合一+止恶行善。

*什么是命运?怎样改善自己的命运?

*道教传统神秘文化:九天玄女答黄帝问

*演讲与口才:怎样对员工发表新年贺词?

*成功励志文化:刘邦成功在忍耐二字

*诸葛长青:影响命运的是因果报应规律

上一篇:什么是佛学 常识之三
     下一篇:什么是佛学 常识之一


诸葛长青中国梦: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Copyright©2022-2025 诸葛长青-国学12345-圣贤明灯国学院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7860号